她总是与众不同,在工作中会施展“魔法”,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医生和患者都满意,同事们称她为宁波来的“智多星”,患者称她为神奇的“魔术师”,她就是宁波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学专家秦金玲。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麻醉医师秦金玲受组织派遣,到库车市人民医院任手术麻醉科主任,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上任伊始,她在手术麻醉科熟悉工作后,没有与科室的同事们打成一片,而是到全院各个科室串门,拜会其他的科主任,与其他科的医生“闲谈”。
手麻科的同事们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大家觉得这个援疆专家特别怪:你到底属于哪个科室?
一周过去了,秦金玲终于召开了科室会议。
“大家觉得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我们有没意见?”秦金玲抛出的问题让科室炸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手术前患者等待时间太长,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不高兴!”
“手术间接台时间长,效率低!”
“上了一天班,就做了这么几台手术,效率不高。“
……
条建议,秦金玲都认真记在本子上,她准备借鉴宁波麻醉理念,建设预麻间,解决手术医生和患者不满意的问题。
随后几天,秦金玲拉着医院几个外科主任,反复实地查看手术室布局,讨论手术室结构,设计出了预麻间的具体方案。经过医院论证和科室共同筹备,预麻间正式投入使用。
“预麻间的使用,可提前为等待手术的患前开放静脉通道、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深静脉穿刺、动脉置管等相关术前操作,加快了手术间的周转,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建设和安全管理,使护患、医患沟通更加顺畅。”预麻间使用后,预期效果实现了,秦金玲开心地笑了。
“秦主任是我们的‘智多星’,她一来就解决了困扰手术医生和患者多年的问题,做手术的医生满意了,患者和家属也满意了,大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手麻科主任刘哲峰也开心了。
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带教学生工作中,秦金玲时常也会施展“魔术”,提高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培训速度和质量。
有一天,秦金玲又开始十分认真的问大家:“做完手术回病房的病人,手术部位又疼了,怎么办?”
大家笑开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病房有值班医生和护士,实在不行我们再去打麻醉处理一下!”
“我们值班经常遇到夜间术后疼痛的病人,有时刚处理一个,又有一个,病人疼得可怜,医护人员值班也辛苦,一整晚不停地安慰处理!”一个护士皱着眉头说道。
“那我们科里准备开展一个新项目: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和益处了,不仅可视化进行精准麻醉,还能减少用药种类和用药量,术后还能维持几小时的镇痛效果,而且,病人回到病房,还可以早进食、早下地、早康复。”听着秦主任的描述,大家的眼睛都发亮了。
说干就干,在秦金玲的申请下,医院快速为手术麻醉科配备了B超设备,设备有了,但价格昴贵的教学模具又成了困难,怎样才能让大家快速上手掌握操作技巧呢?
第二天上班路上,秦金玲碰到食堂师傅在卸食材,她突发奇想:牛肉组织比较致密,有丰富的筋膜层,在超声下看与人体组织相似,相比价格昂贵的教学模拟工具,性价比更高,用来做实训正好!于是,她把一块新鲜牛肉,蒙上保鲜薄膜,施展魔法“变成”了实验教具,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培训启动了。
7岁的伊立亚斯成为众多神经阻滞麻醉的受益者之一。
一个月前,伊利亚斯在与同伴踢足球时不慎摔倒,造成尺骨、桡骨骨折,他的父母带着受伤的孩子辗转了很多医院,因心疼孩子,迟迟没有做手术,最后导致伤口已畸形愈合。受尽疼痛折磨的孩子看到医生就害怕,谁碰都尖声哭叫,情绪几近失控。
进入手术室,伊利亚斯疼痛加上恐惧,哭得泣不成声,手术无法进行。秦金玲送上自已的手机,温柔地安抚孩子说,施些魔法睡一觉,他的手就会变好了。伊利亚斯看着动画片,将信将疑地配合秦金玲打完神经阻滞,安静地睡着了,手术顺利完成。
当晚,秦金玲到病房进行术后随访,伊立亚斯躺在病床上,轻松当起了秦金玲和妈妈的“翻译”, 还笑着叫她“神奇的魔术师”,说她的法术真灵验,手臂到现在一点也不疼,他妈妈感动地一直说谢谢。
新技术新项目的效果立竿见影,手麻科医护人员学习劲头更足了。
“下一步,我还想计划组建一个术后疼痛小组,随时满足疼痛病人的需求。再进一步,联合科教科、输血科、急诊科,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以及相关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造福更多的群众……”说到帮扶计划,秦金玲闪动着大眼睛,又想变“魔术”了。(张红晓)
(编辑: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