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北部,有一个老牌文创园区。它的名字叫上汽·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曾用名,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近年来它和其它文创园一样,面临一个困境:作为创意产业聚集地未能摆脱高空置率的问题。位于上海顶级地段的M50、田子坊、八号桥园区都被其租户因为业务量骤减、资金回笼困难等经营状况所累及,更何况处于宝山、杨浦和虹口三区交界处的“郊区园”:上汽·国际工业设计中心。
如何破冰?是这个老园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秘诀在于
将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先进智造业的DNA赋能给园区。
园区老总兼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馆长葛斐尔认真分析了手上的底牌
· 虽然有先进制造业基因,但是没有亮眼的先进制造业企业;
· 虽然有符合先进制造业的科研空间,但是区位缺乏吸引力。
当然,将先进智造业DNA赋能给园区的底气则在于
· 长久的坚持。
具体的做法?
1、主题融入
策划且主办了100年100件:工业设计成果展。该展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线,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线,设计思维的逻辑变迁线”的立体叙事框架,将展览划分为 “萌芽· 民族工业”、“振兴· 工业大国”、“崛起· 智造强国”、“侬好·机器人(研学特色)” 四个展区,叙述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中国设计回应时代需求并奋力开拓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通过实物展品、档案文献、设计图纸、历史照片、人物访谈等形式集中展现了我国在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完成的重要工业设计成果。
2、精准提升科创价值
除了长久的坚持,还有通过举办展项将园区的先进制造业DNA视觉化,将声量放大。园区自2020年成功吸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代表:大界机器人入驻园区,标示着园区向科创型园区走出坚定的第一步。2021年园区成为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路线的一个重要站点,这也标志着园区从单一的文创园区成功向科创园区转型。比如,2021年成功接待了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的商务考察。
关于大界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智能算法与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该公司希望打造建筑工业生产云平台,革新传统工程分包产业链。目前其团队人数超过 150 人,其中研发人才占比超过 65%。大界自主研发了 ROBIM 建筑机器人工业软件,可连接建筑设计的二维和三维数据,通过模块化的算法适配各种机器人与传感器,使传统的建筑数据变成有产品定义的建筑工程模型;并结合软硬件一体化能力,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进入到建筑构件生产厂,打造数字化工厂,提高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最后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融合,实现数字驱动的设计生产建造流程的决策优化。大界机器人 CEO 孟浩表示,ROBIM 有三个技术核心:一是打通建筑模型数据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智能算法;二是广泛覆盖建筑领域多样化材料生产的强大自动化工艺库;三是简单、快速、易用的人机交互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实现建筑的“设计-建造”一体化。
3、挖掘物理空间价值
为了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园区以By your side为服务理念,经常举办以科技跨界为主题的活动。比如,科技房车音乐会等。邀请业界的音乐大咖过来与企业乐队进行合奏,体现不论代码还是摇滚都能玩得溜,全员00后的新兴科技乐队,凸显特立独行科创人的音乐才能与活力。
打造“宜业宜动宜游”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了解决科创公司加班后没时间健身的疼点。主导引入了市体育局圈子的排球、羽毛球、篮球馆、足球场和健身房,使客户能在下班5分钟内玩上球,或在健身后继续加班。
虽然区位没有办法改变,但通过调整有限的物理空间改变功能,吸引园区外部流动的人,以弥补区位的不足之处。当然,我们也考虑到很多园区企业在疫情常态化下,没有团建的去处或团建选择单一化。园区利用入驻的博物馆和文化教育资源,采取联合的形式,为园区客户定制了“夜游博物馆”、“房车带你去郊游”等活动,为客户真正打造出一个宜业宜动宜游”的5分钟社区生活圈。
通过长久的坚持和变通的办法,我们暂时回答上了开篇的两个问题:虽然有先进制造业基因,但也有了亮眼的先进制造企业; 虽然有符合先进制造业的科研空间,但园区内部营造的“宜业宜动宜游” 的氛围感让这里的人获得了一份温度。随之带给园区的答卷,就是出租率接近90%。
(编辑: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