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网 > 汽车科技 > 正文
浅谈农业的基础地位
时间:2020-03-25 11:37:34 来源:互联网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宽广,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十分突出,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发展农业经济,因为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人类赖以生存的蛋白质和热能,只能从粮油、果、菜、糖、蛋、奶、肉、鱼等食物中来。其次,农业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初级产品,是加工制造赖以发展的原料基础。不仅粮油、果、蛋等的生产是食品工业以及饲料工业的基础,而且纺织、皮革、造纸等工业部门,也主要以农产品为原料。再次,农业不仅为活跃城乡市场提供物质,也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物质,出口粮油、生猪、茶叶、蚕丝等农副土特产品所换取的外汇收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难看到,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满足需要,资源要素活力不足。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和困难。我国农村底子薄,发展滞后,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业农村。可近些年的发展趋势是,国家政策倾斜于城市化建设,忽略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不仅减少了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吸引到城市建成中去,致使大量的农村土地荒废,或者由一些老弱病残和不懂农村技术的人耕种。这些问题如不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牢牢抓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一旦出现滑坡或遭遇灾年,那么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因此,正确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国家应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采取倾斜农业政策。

国家在支农政策上,如紧缺农用物资价格,粮食收购价格等方面,应为农民大开方便之门。职能部门如农村金融部门、地方财政、粮食收购部门等也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具体的农用生产资料建议国家实行专营,而且价格要与粮食出售情况挂钩。农村金融部门应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其信贷杠杆主导作用,围绕农业、农村产业链,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涉农特色产业,实现涉农产品产业化、信息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只有这样,农业才会发展,农民种田积极性才会提高。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上,一是继续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二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业带内,选建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大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群示范基地,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此带动粮油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各地,特别是产粮大省,应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基础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设备的研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力度,以此尽快改变国家支农体系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促进种粮农民不断增收,应放在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首位。其次,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再者,要开发农业新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

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完善创新信贷产品

金融是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农村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在实际工作中,应逐步扩大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信贷投放效率。此外,还应不断完善银行担保,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服务的综合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面对农业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困扰,要积极探索适当的风险控制模型和手段,完善贷后管理,对贷款用途和收益进行有效监控。通过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担保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断探索有效的担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在完善创新信贷产品上,一是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层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支持作用,进一步延伸农村老房、危房的改造、水利、农村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保贷款的范围内涵,设立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子产品;二是使用农业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非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如对经营业绩较为稳定、信用等级高,并且有项目贷款合作的客户,可考虑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前期的设备购置、材料采购,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和日常管理;对地方政府购买农村垃圾运转、河道保洁等服务,也可用流动资金贷款予以支持;三是研究推出支持乡村振兴开发的专项信贷产品。针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项目,深入分析一二三产业之间不同的特点和联系,研究推出专门的乡村振兴贷款产品和支持政策,设立专门的信贷模式,承接主体、准入标准、还款来源、担保方式等。通过不断完善金融方式和创新信贷产品,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要想大力发展农业,必须立足现实,瞻望前景,依靠科学改革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全面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绝不能忽视。我们应借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改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发行定陶区支行 胡建军、慕华)

(编辑:王林)

分享到:
① 浙江在线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浙江在线网 新闻聚集 浙江头条 理财投资 休闲娱乐 家居房产 健康体育 消费生活 文化公益 汽车科技 微商创业